文:郭海红
80多年过去,临汾大地的抗战烽烟早已散去,但英雄们的故事仍在传颂。从景仙洲的"以一胜百"、王光的宁死不屈,到景占奎的同归于尽、油耳山二十四壮士的集体牺牲,再到阎紫琴的鞠躬尽瘁——这些临汾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平阳抗战精神。
据《中共临汾党史人物》不完全统计,全市牺牲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英烈达2454名。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一段感人的故事。他们中有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妇女,甚至少年,但在民族危亡之际,都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
今天的临汾,硝烟散尽,山河重振。城市高楼林立,乡村安宁祥和,但历史不容遗忘。尧都区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杨遆峰提供的数字触目惊心:1938年2月至1945年9月,日军在临汾制造多起惨案,进行大小"扫荡"3125次,1855名平民和自卫队员被屠杀。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珍爱和平。临汾各地的抗战纪念碑、烈士陵园、惨案遗址,都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每年清明节、国家公祭日,都有干部群众自发前往祭奠,缅怀那些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献出生命的英雄们。
正如临汾新闻网在报道中所言:"70余载光阴倏忽而逝,那场战争的亲历者们如今大多谢世或垂垂老矣...虽然斗转星移、风飘尘落,但那场空前的浩劫却从未在善良的中国人民记忆中冲淡或消失。"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上回望,临汾抗战精神依然闪耀着璀璨光芒。400万临汾儿女已将悲恸转化成前行的动力,在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中,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迈进。这,或许是对那些长眠地下的英灵最好的告慰。
责编:正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