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同市委市政府深耕能源赛道,紧抓“东数西算”战略机遇,着力培育发展数据服务领域和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推动大同由“输煤炭、输电力”向“输算力、输服务”转型,实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24年11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综合算力指数(2024年)》,大同在全国295个城市中名列第三。
2024年5月24日,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大同市被确定为国家承担数据标注基地建设任务的7个城市之一。随后,大同市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建设正式启动,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支撑。近年来,大同市从引进秦淮环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术产业基地项目开始,先后开工建设了阳高中联、京东(灵丘),抖音火山云,秦云超级能源综合体等项目,聚集了秦淮、中联、京东、秦云、华为、抖音等多家头部企业。
2024年1月至10月,大同市在用、在建数据中心规划总投资761亿元,已投运服务器61.5万台,用电量超34亿度,预计年底将突破40亿度。这一庞大的算力基础,使得数据处理能力和数字服务的效率有了质的飞跃,同时也为人工智能(AI)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目前,落地大同的京东电商产业园已累计培育企业165家,涉及新媒体、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金融、大健康、呼叫服务等领域,当地已形成“存储计算—设备制造—标准分析—融合应用—数据标注—安全服务—人才培养”全产业链数据发展格局。截至目前,京东科技、科大讯飞、广州禹迹、滴滴科技等一批业内知名企业落地大同,共引育数据标注企业58家。
今年以来,大同市与入驻企业运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模式,数据标注产业职场已覆盖大同10个县区,相继建成东风里数据产业服务基地、万向城职场、京东科技职场等19个大型职场,席位达1.8万个,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大同市数据产业已实现就业3万多人。同时,还辐射带动多个分布式数据标注基地在山西形成,包括太原、晋中、阳泉、运城、长治等地,相关产业人员近8000人。
总监制:韩生利
监 制:王 伟
监 审:高 伟
审 核:张少华
责 编:白晓霞
编 辑:张靖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