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小网格”撬动“大平安”

2025-04-29 09:04:40  来源:云冈区政法---转载厍红英
分享到:

在太原的大街小巷,在社区的每个角落,有一股力量正在悄然改变着群众的生活,这就是太原市委政法委全力推进的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这场围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展开的变革,让群众的急难愁盼之事找到了最佳解决方案,让平安太原的蓝图照进现实,为群众托起了“稳稳的幸福”。

党建+网格化管理

打造平安堡垒

太原市以综治网格为基石,将10个单位的37个事项高效整合,把党建、社保、综治、应急管理和社会救助等工作统筹整合,将“小网格”汇聚成“超级网格”。

制度建设上,太原印发“1+8”文件,为综治中心的高效运转提供坚实保障。在此基础上,市、县两级综治中心不断创新,小店区流动人口“四色”巡查机制、万柏林区“四方融合”基层治理模式等,汇聚成基层治理的独特风景线,成为太原在基层治理道路上的闪亮名片。

党建引领,是太原基层治理的核心密码。驻地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积极响应“双报到”号召,社区创新性地推出“红色合约”机制,将辖区内不同资源优势的党组织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党建共同体,他们各展所长,共同为社区治理出谋划策,形成一幅多方协同治理的和谐画面。

同时,太原市综治中心紧跟时代步伐,全力推进“智治平台”建设,通过“四网”联动机制,打造出全要素、全市域、智能化、大联动的社会治理模式。“1+3+9+N”实战指挥平台犹如城市的“智慧中枢”,实现了多方信息的快速汇聚、强大的数据支撑和精准的综合分析研判,为城市的平安稳定保驾护航。

 

奏响协作乐章

共筑和谐家园

在太原,社会治理不再是某个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多部门协同合作的“大合唱”。太原市综治中心通过搭建“社区议事厅+小区议事群”居民议事平台,聚焦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和重大事项,经常性开展群众性民主协商,为群众大小事务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在综治中心的努力下,“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不再是口号。清徐县东湖街道贯中社区推出的“围楼夜话”议事协商模式,将社区治理的温度体现得淋漓尽致。社区党总支书记、网格员、小区党支部书记及物管会成员组成工作组,用居民晚饭后的空闲时间,坐在马扎上,围绕大事小情、矛盾纠纷等,倾听群众心声,寻找解决之策,让居民真正成为社区治理的参与者和决策者。

太原市制定“居民公约+管理规约”双向约束机制,通过规范完善社区民主管理制度和工作运行体系,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太原市四级综治中心就像城市的“守护者联盟”,通过网格员自行处置、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处置、县级中心自主处置或调度职能部门处置、市级调度及督办处置等多种方式,确保每个隐患都能及时有效处理。

防范化解风险

筑牢前沿阵地

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作为综治中心的主要职能之一,太原市各级综治中心积极对接职能部门,强化履职能力,协调推动矛盾纠纷事件登记、流转、落实等情况,确保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到位。全市综治中心年均受理处置矛盾纠纷类事件35450件,化解率高达99.89%,成为服务群众、守护平安的坚固前沿阵地。

迎泽区林某社保纠纷、尖草坪区某项目工程款纠纷案、娄烦县张家兄弟房屋补偿款分割纠纷案等一批批基层矛盾纠纷和疑难案事件,在综治中心的协调联动下被成功化解和提前预警处置,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治理目标。

在保障居民日常生活生产安全方面,全市综治系统同样成绩斐然。2021年以来,年均受理处置治安、消防等各类隐患事件84.96万件,处置率高达99.76%;有效服务民生50.34万次;直报专报各类重大和突发隐患事件143件,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展望未来,太原市委政法委将继续深化“枫桥经验”本地实践,推动综治中心与“数字政府”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太原特色的社会治理品牌。

(责编:shy2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