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闻喜: 乙巳年仲夏探访礼元镇魏家园村 王执中后裔纪实

2025-07-08 15:17:13  来源:
分享到:

山西闻喜

乙巳年仲夏探访礼元镇魏家园村

王执中后裔纪实

七月四日前一天,一场久违的倾盆阵雨浇灌了礼元大地,雨过天晴,绿茵茵的田野顿显生机。今天早上9时许我们一行三人冒着酷暑驱车前往本镇魏家园村探访王氏先祖王执中墓地,随后又去了王氏家族第六支传人魏家园村上社观自然村王凤鸣家中采访了解。

据传,在隋朝末年,皇帝下民间走访,当时选中山西河东界,随从甚众,带有不少军队,有内卫、外卫、前卫、护卫等,魏家园村驻的是外卫军队,其首领姓魏,设辕驻军,称魏家辕,首领亲眼目睹民间黎民疾苦,遂呈文皇帝实情,随后以钱物救济了乡民,村民为了纪念魏将军,就将村名叫魏家辕,后来演变成了魏家园。

该村地理条件十分优越,东有紫金山辉映,西有峨嵋之叠翠,南有凤垣为屏障,背靠丘陵,依岭傍川,有史记载,是古时的桐乡四十里董泽湖尾端,人杰地灵,物阜民康,历代名人辈出,留诸青史。村东毗邻上下社观,俗称“上院、下院”,多年前与魏家园村合并为一个行政村,通称“魏家园村”。经历史沿革,沧桑变迁,魏征十三世石碑早已去向不明,蚂蚱王魏敬贤的传说亦烟消云散,名士魏鑑亭为民请命分忧已成美谈,村中魁星阁、西庙、南庙、将军庙等所有庙宇、碑记已荡然无存。现仅存王氏碑楼一座,耸立于上下社观北方离村不远的王氏家族墓地里,其余石碑八通,横七竖八,荒草掩蔽,尽显凄凉悲怆。

王氏是老姓,始于西周,盛于秦汉及隋唐年间,人口遍布全国各地,而太原王氏尤为盛名。

在造访上社观王氏第六支传人凤鸣家中,受到王氏夫妇热情接待,寒暄片刻,凤鸣老人拿出了家中珍藏多年已经泛黄并稍有残缺的家谱一册,我们翻阅字里行间得知,王氏祖先在元朝时就由太原迁徙至魏家园村,兄弟二人,一支迁至本县河底村,一支据分析是和本地老户陈姓联姻而在该村站稳脚跟,成家立户,繁衍生息,家族内共生育八子、二十五孙,七十二曾孙。经过几代人的勤耕苦读,到明朝、清朝时已是当地名门望族,文臣武将,官宦不断,分别在北京、大同、山东、河东、广东、浙江、河南、锦州等地,任职进士、千总、工部员外、知县、州、知府巡检等做官甚众不可胜数,尤为显赫的北京羽林卫经历司经历加甲午科人才进士钦取入部历升工部员外王龄、功名卓著,受朝廷恩宠;大同府东门备守营千总王士原以武职显名大同府,屡多战功,为国效忠。

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王氏在朝官宦,忠君爱国,皇帝念其功绩卓然,敕(chi)命建碑楼以表彰。王家坟原有墓地好几亩,坟头居多,现仅存八支碑刻及一座圣旨碑楼,其余嘉庆年间所立八支坟地碑楼在农业社时期被人为拆除修了水井筒壁,石碑七倒八歪在墓地内,无人修葺。据估计主碑楼可能当时因觉得是皇帝下旨褒奖王龄父母的,没人敢动,碑楼才幸免于难,至今依然完好无损,碑楼前后石砖雕刻匾额“悠远”“山高水长”清晰可见。

由于王氏家族,官宦众多,文臣武将,一门忠臣,为国效忠,皇朝念其功勋卓著,故河东惟一皇帝下圣旨追赠已故族人褒荣,实属罕见。因而近些年受到国家文物保护部门的高度重视,201648日王执中墓地碑楼被闻喜县人民政府列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范围,由专人定期巡查,加以保护,但我们现今看到的墓地碑楼依然被荒草所掩,显得十分凄凉!亟待有关部门进行整理修葺。

之前的二零一四年农历九月受该村文人陈山鹤之约,我们一同到王家墓地探寻看其功德碑,并让吾将其碑文释成现代文。

主碑现有碑楼,青砖砌成,碑上铭刻着两道圣旨,一道是追赠行在御林右卫经历司经历王龄父亲王执中的,一道是追赠其母陈氏的。

第一道圣旨原文: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国家推恩至不爰,及其亲者所劝孝也,何间于存殁哉,尔行在羽林右卫经历司经历王龄故父执中庆钟所子而禄养不逮其所自宜有显褒,今特赠为徽仕郎行在羽林右卫经历司经历灵其不昧尚克承之。

明宣德七年宝十二月二十一日

第二道圣旨原文: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朕推群臣之才者因本于父亦必贤母德焉存有褒荣后有追赠,此国家之通制也尔行在羽林右卫经历司经历王龄母陈氏有子能官而不逮养宜有褒赠以答劬劳慈特赠为孺人,灵其欢承,永贲幽壤。

明宣德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即公元1433年明宣宗帝朱瞻基在位)

第一道追赠其父之文意即:

皇帝下旨说:国家推行以孝治天下的政策表彰孝子,追赠其亲不论存亡都应该做到,以至于教化世人。

现有行在羽林右卫经历司经历王龄亡故的父亲执中,生前奉行中庸之道,为人正直,大力支持其儿子为国效劳,而王龄因忙于国事,忠孝难以两全,又又俸禄微薄,对其父孝敬不周。为表彰显示皇恩浩荡,特追赠其父为徽仕郎行在羽林右卫经历司经历,望其能明理感恩接受之。

第二道圣旨是追赠其母陈氏之文即:

皇帝说,我的江山所以能稳固,全凭众贤臣扶助,而成功的儿子背后不仅是父亲,必有贤母教诲。对贤者活着褒扬,死后追赠是我国之定制。

今有行在羽林右卫经历司经历王龄的母亲陈氏一生艰辛,相夫教子,培养儿子成才做了官,实在是难能可贵,而其子因忙于公务难尽孝道,朕知晓后,为表彰其劬(qu)育之功特追赠其母为孺人,永垂不朽,含笑九泉尔。

朝廷为表彰王龄父母的圣旨原碑文,由礼元文人学者赵宗宏翻译成文,供文人学者文物考察探秘之用。

赵宗宏初稿,梁文建编辑整理

 

(责编:lwj181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