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解民忧 柔情调解暖人心——记阜宁县司法局专职调解员陶菊

2025-07-30 10:42:42  来源:中国区域发展杂志
分享到:

春风化雨解民忧 柔情调解暖人心

——记阜宁县司法局专职调解员陶菊

在矛盾丛生的调解战场上,总有这样一位“破局者”:她像敏锐的猎手捕捉症结,如睿智的谋士拆解僵局,更似温暖的医者治愈创伤。她,就是调解员陶菊。三起看似无解的纠纷,在她手中化作破茧成蝶的故事,每一个转折都暗藏智慧,每一次握手言和都凝结着人间温度。

商海漩涡中的“杠杆调解术”

2024年深秋,房地产市场景气不再。周某某攥着《商铺委托经营管理协议》的手微微发抖,协议上明明白白写着:邓某某应于11月15日支付32888元租金,可现实却是对方资金链断裂,连电话都开始避而不接。这场商海漩涡中,双方的信任早已千疮百孔。

陶菊介入时,面对的是剑拔弩张的对峙。周某某要“立刻拿到钱”,邓某某则摊开双手称“要钱没有”。调解室里火药味浓烈,陶菊却不慌不忙,像个拆解复杂机械的老师傅,先摸清双方底牌——邓某某虽资金紧张,名下却有套公寓;周某某的商铺虽空置,未来却有稳定出租潜力。

“与其困在当下,不如盘活未来!”陶菊抛出的方案石破天惊:邓某某将4 - 10年租金一次性支付139773元,不足部分用公寓抵偿;而公寓剩余价值,则用周某某商铺未来4年租金填平。这招“以时间换空间,以资产抵债务”的妙棋,让双方眼中的死局瞬间柳暗花明。当协议最后一笔签字落下,周某某长舒一口气:“真没想到,租金还能这样要回来!”

古稀老人的“维权攻坚战”

2023年10月的清晨,73岁的张某忠拄着拐杖颤巍巍走进县司法局民事纠纷调解中心。这位五保户老人因交通事故受伤,腿上的绷带还渗着血,电动三轮车被收走,某保险公司11000元的赔偿款,在他看来远远不够。“我这把老骨头,这点钱连治伤都不够!”老人浑浊的眼中满是绝望与不甘。

陶菊深知,这场调解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关乎老人尊严与生存的“攻坚战”。她化身“谈判专家”,一边拿着医院诊断书、责任认定书与某保险公司据理力争,一边用手机反复沟通:“王经理,您看老人这情况,电动三轮车没了,以后出行都成问题……”字字句句,都戳中人心最柔软处。

调解现场,某保险公司提出补2000元,张某忠摇头拒绝,气氛陷入僵局。陶菊开启“情感攻势”:“您看老人家腿还没好,每天要去医院换药,这点钱确实不够啊!”话语间既有法律的威严,又饱含人性的温度。最终,该保险公司同意追加500元补偿。当张某忠颤抖着接过调解书,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谢谢,谢谢陶主任给我做主!”

迷雾重重的“定金迷局”

“他有精神病,这合同不算数!”张某玉拍着桌子,声音里带着哭腔。3月11日,她患有精神疾病的丈夫李某在中介戴某某的推荐下,贸然交了2万元购房定金。如今,定金不退成了横在两家人之间的“拦路虎”。

面对这起特殊纠纷,陶菊像个抽丝剥茧的侦探。她先是搬出《民法典》相关条款,明确指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效力存疑;接着又化身“心理疏导员”,分别做双方工作:“戴经理,咱们做生意也要讲个情理,人家确实情况特殊”“张大姐,咱们也体谅下中介的难处,能退一部分也是个解决办法”。

谈判桌上,双方从最初的针锋相对,到后来的默默倾听,陶菊始终把握着节奏。当戴某某松口“退15000元”时,张某玉红着眼圈向陶菊连声道谢:“多亏了你,不然这钱真不知道怎么要回来!”这场迷雾重重的定金纠纷,最终在陶菊的斡旋下圆满化解。

在调解的战场上,陶菊用专业的法律知识、过人的谈判智慧与炽热的为民情怀,一次又一次撕开矛盾的阴霾。她不是法官,却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公平正义;她不是超人,却总能在绝境中为当事人找到出路。这三个故事,不过是她调解生涯的冰山一角,而每一次化干戈为玉帛,都是她写给和谐社会最动人的情书。

(杨春)

(责编:dfy001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