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川(1916-2004),原名徐寅生,又名徐浩,曾化名肖丁、叶云山,上海市奉贤县泰日桥镇人。抗日战争爆发后,赵川长途跋涉奔赴延安,于1938年8月入陕北公学分校35队学习,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35队学员毕业后,转战到晋东南,赵川由于急性腿关节炎未能随队前往,由此失去组织关系,流落到猗氏县境内。1945年9月,赵川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他被任命为猗临民主政府县长兼县游击大队大队长。1947年猗氏县解放,赵川任县长兼猗氏县独立营营长。
临晋县柳村李直轩,又名李望举,外号叫"红鼻子",为人刁蛮,诡诈狠毒。他收罗社会上一些残渣余孽、兵痞恶棍百十人,烧杀掠抢,无恶不做。1946年春,十五专署专员谢克俭受阎锡山令组建"晋南特务团",将李编入并任其为营长,驻扎在峨嵋岭一带。他们到处修炮楼、布据点,建立伪编村政权。企图包剿赵川游击队,把一个好端端的峨嵋大地折腾得家无宁日。据考证,被李匪拷打致残的老百姓就达千人以上,枪杀、活埋、刺刀刺、铡刀铡以及威逼上吊、跳井自尽者不下二百人,真是骇人听闻!
赵川按照太岳军区的围剿计划,擒贼先擒王,决定先从李直轩这儿下手。狠狠打击一下敌人的嚣张气焰!一天,我游击队文书张增荣透露:其家属与李匪副官之妻系一村娘家,关系甚好。闲谈中曾流露出丈夫不愿跟李直轩卖命的情况。赵川听后大喜,决定实施策反计划,最终说服了李匪副官,决定适当时机消灭李直轩。机会终于来了。1946年2月13日,游击队截获了李直轩给朋友的一封信,上面写道:“兹此春日融合之际,剿匪已告一段落,近期已无敌迹,弟于道场村特设喜宴,谨邀兄十五日光临。”原来,李匪准备趁闲暇时迎娶小老婆。赵川立马召开干部会议,当晚派人同李匪副官联系。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游击队八十余人从驻地出发,直逼道场村。刚九点,战士们就来到村外。据了解,到晚上土匪都有喝酒抽烟打牌的习惯,过了半夜才睡觉。赵川命令就地隐蔽,随时待命。凌晨两点,按照战前部署游击队向内应发信号,适逢张副官值班巡逻,他带领赵川尖刀班战士先解决了岗哨,然后直扑李匪大队部。到了西屋门口,里面传来啪啪啪的甩牌声。有人交谈:“营座,听说八路军来了,咱最近可要小心呵!”“”呔,什么八路,还不是赵川那几个毛毛兵?”话音刚落,战士们就一脚踢开房门,大声喝道"不许动!"枪口都对准了正在抽大烟的李直轩。这时李匪小老婆吓得尖叫一声,李匪趁机伸手摸枪。说时迟,那时快,只听"嗖"的一声,尖刀班班长梁栓狗飞身上炕,一脚踩住了李直轩的手腕,两手将李匪提了起来,扔到地下,被战士们七手八脚捆了个结实。在场的道场村伪村长同几个土匪吓得缩成一团,跪在地上磕头求饶。分散在各个角落的匪兵都在睡梦中做了俘虏,共有几十号人。他们个个面如土色,瑟瑟发抖。当晚,在道场村南地,赵川代表临晋、猗氏两县人民枪决了杀人不眨眼的土匪头子李直轩。这样,阎锡山正规军曾传闻的"能打杂牌一个团,不打直轩一个连"的所谓"铁军" 却被赵川的毛毛兵在20分钟内歼灭。
——选自《河东红色故事》
责任编辑:梁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