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稷山红枣:果中之“王”不负盛誉
王月芳 | 山西稷山
记得我小的时候,每年一到了秋天,知了(蝉)就会亮开它那嗓门子高声唱着我听不懂的歌,而老辈人却像能听得懂似地说:“蝉(那时发音是shan)叫(那时发音是chan)哩,狗咬哩,娃娃要吃红枣哩。”
那时,我一去了邻居家里时,几个婶子围着我,把她们的手背在后面,逗着我说:“月芳,你给我们说个呱句,我给你吃好吃头。”
于是,我便摇着头上扎着的两条小辫儿有模有样儿地说开了:“呱句呱,石头打,你骑公鸡,我骑马,公鸡飞到半天里,马儿骑到半山里”我说完呱句后,站的整整齐齐,等着婶子们给我奖励。她们“呵呵呵”地笑着,拍手叫好的同时把握着地手展开了。
我一看,有的手里是诱人红枣,有的是红红的,透着亮光的酒枣。
我开心地笑了,伸出一双小手在她们手里抓着枣和酒枣。婶子们把手里我抓剩下的枣儿往我口袋里塞,每回出去,我总是满载而归。
后来,我一听到蝉在树上叫时,就知道了枣快熟了,蝉成了枣儿的信使。
当我长到七八岁时,从开春枣叶儿刚吐出嫩绿,我和小伙伴萍蛋、秀芳,几乎天天去枣园里。可以说,我是看着枣儿从发芽到长大的。
它们的叶子刚出来时是淡绿色的,几天后长的如一叶小舟、卵圆形的小绿枣骨朵,在叶腋下也出现了,那棱角似显非显。
进入五月后,枣叶儿的颜色加深了一点,淡黄色的枣花儿争先恐后地开了。浓浓的枣花香味儿引来了辛勤的小蜜蜂,你看,它们一个个张开那双透明的薄双翅,“嗡嗡嗡”地飞来飞去,传播着花粉,采着蜜。那长在花蕊中的小尖枣儿,很快就长成了如绿豆粒一般大。
那会儿,我们就开始摘一个小枣放在嘴里品尝。苦中有点涩!等到了端阳节时,再去看,绿绿的叶子,绿绿的小枣儿,这里便成了一片青青的世界,更是我们的世外桃园。
当进入农历七月,青枣儿渐渐地开始由深绿泛成淡绿,又由淡绿在枣勾一圈着上了一点茶色,枣儿也有了甜味啦。这时,我和萍蛋几乎天天去枣园里那井边水渠里洗衣服,洗好衣服后晾在枣树枝上,然后我俩把鞋一脱,伸出如五指耙子的脚丫子,“嚓嚓”地就上了枣树。
太阳照的枣叶儿发亮,一闪一闪,亮晶晶的,我俩吃着那还大成不熟的枣儿,美滋滋的。
八月初,枣儿连上色带膨胀,枣肉儿甜度增加,也比以前好咬了许多,吃在嘴里不再是木木的。“咯嘣”一声在枣上枣个月牙儿型,红红的枣皮儿,乳白色的枣肉儿,脆甜脆甜的,美咂啦。
七月十五枣红圈儿,八月十五枣落杆儿。每年一到了打枣的时候,也是男女老少又累又开心的时节,爸爸和叔叔们都手举打枣杆子,“叭叭叭”、“叭叭叭”地打着,只听见那一树树枣儿“哗啦啦”“哗啦啦”地落在了地上,红枣中夹着绿叶儿,真是美观。
枣树下,大人们紧挨着蹲成一排,手里的筐子往前移着,不一会儿就拾了满满一筐一筐枣,年轻的男人们把枣扛在肩头,一趟一趟地往大马车上装。
他们虽干的满头大汗,汗流浃背,脸颊上却溢满了丰收的喜悦,我也在拾着枣儿,拾的拾,装的装,欢声笑语在枣林间荡漾。
大家拾着,时不时地将枣儿在祆襟子上擦一下,就放进了嘴里吃开啦!就这样一年又一年,枣儿伴我一路前行。
九十年代初,我家也栽上了枣树,那幼小纤弱成“之”字形的小树苗,在我们的管理下,在阳光雨露滋润下,茁壮成长!
每到枣花盛开时,我走在枣树下,情不自禁地唱着:“桃花儿红杏花儿白,妹妹最爱枣花儿开,最爱枣花儿开,五月枝头枣花儿繁,放蜂的哥哥来枣园,来枣园……”
唱着歌儿,赏着枣花,闻着花香。诗情画意令人神往……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那如红玛瑙般的枣儿。
每一年在枣花开时,枣农们都会看到新的希望,更眼巴巴地盼着,到了金秋时,硕果累累,枣如小灯笼,照红后稷儿女一片天。随着不断的学习,我不仅知道枣的甜味独特,更了解了它有很其它果品无法代替的功效。
红枣不但是美味果品,还是滋补良药,有强筋壮骨,补血行气,养血安神,健脾和胃,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P以及磷、钙、铁等成分。能提高人的免疫力,抑制癌细胞。
十之八九医生都会告诉你,在中药里加几颗枣。这就是“药,如果没有药引,中药的效果就很难保证啦。
我国最早的药学典籍《神农本草经》将枣列为“上品”。从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到现代的国医大师,治病都离不开枣。
有一谚语:五谷加大枣,胜过灵芝草。稷山的板枣历史悠久,更有神奇的板儿神话传说,红枣在我国人民的心目中象征着幸福、美满和吉祥。
在我小的时候,就见大人们一到了腊月二十八九,就会蒸一些枣花子馍和枣高高馍。
枣花子馍是走亲戚时用的,枣高高馍则是亲戚们来了时的回赠。寓意是:希望娃娃们健康长高。
那时谁家盖房子上梁时,亲戚们也会蒸上一个大枣高馍,以前蒸的枣高馍只是用手在擀圆的厚面片边上捏上花棱,放两层枣,顶盖上用小木梳扎上花儿就好了,这几年,枣高馍蒸的花样儿更多啦!还在枣高顶盖上扎上五颜六色的花儿,娃娃们升学、生日、盖房上梁、特别是三十六岁的年轻人,他们蒸的那枣高馍足有一人多高,又好看,又壮观!
说不完的枣乡情,尝不够的枣儿甜。
枣儿称它为果中之王,当之无愧。
身为枣乡儿女,吃着枣儿长大,我为它自豪,为它骄傲!
最美,美不过家乡水,最甜,甜不过稷山板枣。
大美稷山,人杰地灵,枣的甘甜会飘香更远!
责任编辑:梁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