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之乐重在过程
自古及今,从事书画的人,不论是专业还是业余,有相当一部分人想创造伟大不朽的作品而呕心沥血,付出毕生的精力,然而成功者凤毛麟角,绝大多数难达目的,为空耗时光而感叹,精神十分痛苦。愚以为这样的追求并不切实际。
一幅作品的诞生有赖诸多因素:学识修养、艺术功底、勤奋与悟性、深思熟虑、投入真情实感,又不能太拘泥,环境影响、灵感的产生都是内容变化的条件,因此国画技法才有因势利导之说,有些作品是产生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的。
本人是业余的,暇时在艺园耕耘了三十多个春秋,虽没大收获,但也有些心得,今形成文字与同好交流。
艺术作品的创造都是在一定情绪下进行的,受情绪制约,且多数是在愉悦的心情下进行,创作过程也是陶冶的过程,可以去除杂念延年益寿。从事书画的人应具备良好地心理素质,从健康的角度讲,不要一味地为名利所累拼死拼活,背上沉重的包袱,造成心理负担。当今在金钱充斥的社会,艺术品的评价标准也难免受铜臭的侵染,不足为奇,不必太在意。
书画艺术是美的,它能给人以享受和美的启迪,美的作品需有美的心灵的人才能创造,书画作品与人品相一致,好作品出自好人品,我们不相信有丑恶灵魂和行为的人能创出高尚的作品。千百年来都是以人论艺,人品是第一位的。
东坡居士说:人的貌像有好有丑,然而君子小人的形态风度是掩饰不住的;说话有的流利有的迟钝,然而君子小人的气质是欺骗不了人的;书画有工有拙,然而君子小人之心是不会混杂不清的。一个真正的书画家,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纯洁的心灵,必须是个君子而不是小人。书画前的凝神静思,不仅有雅俗之分,也有君子和小人之别。
我们且不说从事书画的人非要有雷锋、孔繁森的境界不可,我们做一个无愧自心、正直善良的人总是可以的。平常的人以一个平常的心过平静的生活,多读点书,增加点知识,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忘掉名利,心情恬静地去追求艺术的真善美,也只有在平静的心态下才能发现真善美,热爱和深入生活,从生活中发掘出美的素材,首先感动自己,才能感染别人,为社会增加一些美的东西,才有价值
当今,在崇尚权钱的病态迷惑下,人性贪婪堕落,道德沦丧,一些文化人也卷入其中,争名逐利,沽名钓誉,炫耀欺诈,投机钻营,甚至丧失理智,干出一些损人利己、违背良心的勾当,闹剧丑剧不断,实在荒唐,既害人也利不了己,与其这样,倒不如自娱自乐、清白坦荡。东坡居士说书画是人生中之一乐,称赞颜回终生安贫乐道那样的高致:“自乐于一时,聊寓其心......”
欧阳修说:“有以寓其意,不知身之为劳也;有以乐其心,不知物之为累也。然则,自古无不累心之物,而有为物所乐之心。”有一种意志寓于其中,对任何艰辛也就不会感觉劳苦;在心中能有一种乐趣,对任何困难也就不会感觉劳累。自古以来,没有不劳累身心的事物,而是有为事物所乐的身心。书画真正成为人生一乐,并不在于明窗净几、笔纸精良,而是在“身之为劳”和“物之为累”,只有在劳和累中能“寓其意”和“乐其心”,才能获得真正的乐趣,诸事皆然。
俗语栽花挿柳之说不无道理,刻意追求者不见得都能成功,反之, 只要顺其自然、自强不息,自然会有成果。本人体会:从事书画者,一般不要太刻求最终结果,而应把着眼点和功夫放在过程之中,创作过程也正是陶冶的过程、锤炼人品的过程和强健身心的过程,其功能在过程,利益的获得也在过程,只有在过程中辛勤劳作,最终才能有收获,过程中投入的精力愈大,收获愈丰。我认为只要有大批的人安心埋头在过程之中,好作品自然会创造出来,会有双重收获,就象登山一样,不能左顾右盼,只能奋勇登攀,坚持不懈到最后,自会到达光明的顶点。
责任编辑:梁文建